β受体阻滞剂可以改善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但目前仍然不清楚究竟使用多久的β受体阻滞剂是获益的。来自韩国的KAMIR-NIH研究对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心肌梗死的应用给出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研究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LVEF>50%组以及LVEF小于50%组,主要的研究终点为全因死亡,次要研究终点为心源性死亡,研究时间为2年。研究流程图见Figure1。研究最终纳入名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名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住院期间有名患者出现EF<50%,而其中有名患者在1年后EF≥50%。EF持续低值的患者,其年龄更大,基础疾病更多,而且既往常有脑梗死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上没有明显差别(Table1)。在第二年的随访中,名患者死亡,其中93名患者认定为心源性死亡。死亡的患者常伴随较差的临床状态,如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心衰等因素。意外的是在接下来1年的随访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并没有降低全部研究对象全因死亡率以及心血管死亡率。根据首次住院后1年的EF结果将患者分为EF<40%,40%≤EF<50%以及EF>50%。结果显示β受体阻滞剂仅在EF<50%的人群中获益(Figure2)。将研究对象分为出院开始使用与否/1年后随访使用与否组,结果显示对于EF<50%的患者,出院开始就使用βRB的患者与出院1年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并没有改变疾病趋势。然而对于EF>50%的患者,因病情需要在1年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其预后却更差(Figure3)。亚组分析显示仅EF下降的患者使用βRB获益,而且,相对风险比显示,随着EF的增加,β受体阻滞剂的获益在降低(Figure4)。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时间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获益可能在EF小于50%的患者更加明显,提示在心肌梗死的不同阶段,LVEF对是否继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重要参考价值。
Figure1.研究流程图
Table1.患者基线资料
Figure2.研究对象KM曲线图
Figure3.根据βRB使用情况再次分组后KM曲线
Figure4.全因死亡与βRB使用的相关性分析
专家简介刘宇,广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科大学),曾在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研修。现任广西预防学会心血管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常委、广西医师协会体外循环与生命支持委员会委员、中部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青年委员会委员。从事心血管疾病科研以及治疗工作近10年,主要从事冠心病精准(腔内影像技术辅助)介入治疗,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和主动脉游膜疾病介入治疗,多次获邀出席国内、国际会议并发言。
吉庆伟,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暨南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广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国心血管医师协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高血压防治分会委员。主要从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侧重于冠心病的介入诊疗,在心血管危急重症的处理上具有较丰富经验。在CardiovascularResearch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收录学术论文29篇,总影响因子大于分,单篇最高9.,总引用次,单篇最高引用次。担任Atherosclerosis、Immunology等多种国际学术期刊特约审稿专家。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
参考文献
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1yearafte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identifiesthebenefitsofthelong-termuseofbeta-blockers:Analysisofdatafromthekamir-nihregistry[J].CircCardiovascInterv,,14(4):e.
来源:邕江心声
推荐阅读
干货
要点速览-EHRA房颤患者NOACs应用实践指南
进展|房颤患者并发心衰的风险识别,炎症标志物或可提供新思路
进展|瓣膜性房颤也能用NOAC?看看最新研究怎么说
病例
ARNI在正性肌力药物依赖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病例系列研究
进展
心衰合并低钾血症短期死亡风险高,补钾不当或可雪上加霜
病例
鉴别“旋转木马样”心电图改变,提高心电图诊断能力
观点
目前血压“不高”,但未来心血管风险高,到底该不该降压治疗?
病例
严重心衰背后的罕见原因——肌纤维发育不良
干货
高血压筛查新推荐:速览USPSTF成人高血压筛查的推荐声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