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深耕者张洋闰二月的天,实在寒。这两天天气特别的冷,最近寒水之气重,影响肾之气化,阻碍近段时间的升发之力。很多人反复外感,体力不支,旧病反复也是与此原因不无关系。再滥用表散辛凉之剂,甭管当时有什么改善,后面都要面对气化不利的结局。当然,不乏身体气化本就很好的,但也抵不住这一次次的耗损。“身、体、心(神)”,无不受此影响。发于夜间的疾病是很多的,其中很多都是可以通过指标查出来的。比如夜间发作的过敏性咳嗽、哮喘、心脑供血不足等等,看似有个指标或者大夫给你定义很明确了,实际上不只是这么回事。
并不是有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甚至耳鸣、健忘才想起还有肾气足不足的问题。认识一个人的生理特性不是这样的,那样只能看病症用药了,早就把天人合一的核心观念给抛到脑后了。
任何发病如果具有节律性,尤其明显的时间节点,都应该考虑到天人合一的核心基础。白天发病是怎么回事,夜间发病又做何认识,这不是口头上的事情,是一定要切实到我们的实践中,临床中的。
否则,就会出现我们大学那会老师说的现在见不到某某病症了,是真的见不到了吗?我看未必,是形式变了,不按书上写的那样,就认为没有了。这是不对的。
一年之中有四季,一天之中也有。夜归于阴,则为肾所主。有时候去做心电图,确实是心肌供血不足了,严重的就是心梗了。但怎么活血化瘀就是不改善。
还有的鼻炎发作,就是夜间发作了,也通窍了,也散寒了就是不改善。说到底,还是没把这个时间因素考虑进去。凡经常夜间规律发病或加重的疾病,一定要明白少阴的作用。此多为肾气不足,阳不化气了。
夜间我们睡眠的状态,是阳气归于里,这叫做“阳入于阴则寐”,所有人都是这样,要不就该睡不着了。有没有不入的呢,当然有,藏不住的就不入。燥热特别明显。
但阳气不足的人,少阴虚寒的人,压根没有阳气可入。又恰逢深夜,特别像今年这个闰二月的寒天,冷暖不调,又刚过去年冬的瘟疫,夜间明显寒冷许多,而且原发病,新发病,继发病都出来了。
我们小便的时候,有时候会一哆嗦,这个就是肾寒的表现,平时也不严重,但如果老这样,包括夜间睡一夜脚都是凉的,晚上鼻塞发作。我看过很多鼻炎的,有的就是夜间鼻塞严重,都是从肾寒入手的。
为啥会夜间发心梗呢,西医也有个讲法,就是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心血管,平滑肌组织都是相对抑制的状态。这就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得抑制,要是老兴奋就出问题了,老兴奋那晚上心跳突突的。抑制是夜间的常态,兴奋是不对的。
但过分的抑制,就是能量不足了。夜间又该出问题了,所以夜间发病我多从肾气入手。而所谓的那些肾气,肾精不足,那都是生殖,主水方面的。我要的是肾阳,元阳充沛,能够源源不断的供给脏腑能量的部分。
所有体内发生的问题,一切有形可见的病理邪气的阻挡,都源于气化失调的结果。
肾寒是很常见的,只是多数人认为有了肾虚症状才算得上。作为一身之本,阳气之根的肾气,时刻都在消耗着。原动力不行了,哪还能给心肺源源不断的持续力,一入深夜,如居寒冬,这一夜又如何做到气血调和,阴阳和合呢。
我们经常说一定不要熬夜,对于发病的人来说,如果继续再熬夜,后面表现出的繁杂症状,无不跟肾阳溃败,元阳亏损有关系。藏都藏不住了,情志变的更加差劲。
病症的体现只是一个方面,顺应,结合天人合一的治疗思路是一定要贯彻到实际中去的,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懂得四时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也要明白一天之中的阴阳转归。
如此才算得上中医入了门,否则,满脑子的化验单指标,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