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是指患者的心脏供血发生病变,冠脉血管堵塞导致心肌坏死等情况。心梗所诱发的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心律失常、大汗、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病症。
病因
冠状动脉狭窄是急性心梗发病病因,与“三高”有密切的关系。当患者有过度的劳累、过度的体育活动、连续紧高难度劳动作业时等,都可能造成心肌缺血,强烈的身体负荷可导致心肌梗死。患者大量进食“三高”食品,可导致血糖血压同时飙升,有心脏基础病的患者就容易形成血栓,诱发紧急心梗死;季节更替天气急剧变化、情绪激动也会诱发急性心梗。
症状
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一般多见的是心绞痛加重,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较上次发病时间有所延长。
突然发作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有的患者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神志障碍;全身症状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可能会伴有恶心、心律失常等。危重症心肌梗死是由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低血压,表现为面色苍白、神志淡漠,心率增快。
治疗
心肌梗死发病突然,一定要及时就诊,让患者能够及时疏通阻塞的冠状动脉,减少心肌损害,尽可能的缩阻塞的面积并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当患者病情缓和时,要绝对的卧床休息,继续检测生命体征。每个人的病情和发病位置的情况不同,医生处理的方法和原则都有所不同。
预防
饮食,要低脂、低盐、低糖,避免饮酒过度、大量吸烟等可预防心肌梗死。多食用含维生素的食物,豆类等。
生活方面,患者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锻炼,比如慢走、骑行、慢跑等不太激烈的运动项目,发病时尽量不要下床走动。减少熬夜,避免过度劳累,洗澡时水温不可过高,时间也不宜过长,避免再饱餐或未进食时洗澡。
情绪方面,放松精神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较大的情绪波动和压力过大。
日常监测,对于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要监测心率、血压、血脂及血糖,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外出时要随身携带急救药物,病发时可缓解病症争取抢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