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伊蔚王晨曦
视频剪辑王晨曦
通讯员贝兰
实习生孙婉舜
01:34一直以来,心血管内科是临床医学中风险最高、挑战性最大的科室之一,手术中失之毫厘,就是生死之间,因此,心血管手术常被形容为“在刀尖上跳舞”。医院(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昌就是这样一位“心尖上的舞者”,他身穿铅衣,与辐射共舞,和时间赛跑,从医20多年来,完成心血管介入手术余例,为无数心血管患者打开了“心路”。
目前,由湖北省卫健委指导、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主办的“寻访魅力医生大型公益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不少患者向本报推荐了这位心内科专家。
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昌(通讯员供图)
和时间赛跑
惊心动魄的抢救是日常
周先生(化姓)今年51岁,在武汉市硚口区做安保工作,前不久值夜班时突然胸痛倒地,同事将他送往医院就诊,医生查看急诊心电图及检查指标,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转诊到心内科后,李昌立即将他送至导管室造影,结果显示患者右冠急性闭塞,冠状动脉有严重病变,极易发生心脏骤停,不及时手术将有生命危险。李昌当即作出指示,开通右冠脉,恢复冠脉血流。然而,术中患者又突发室颤,意识丧失,李昌带领介入团队又紧急采取电除颤、心脏复苏、患者逐渐恢复意识。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患者心脏骤停3次,成功电除颤10多次,在“鬼门关”徘徊的他最终捡回一命。李昌走出手术室,已筋疲力尽,他的衣服也被汗水浸透。
类似的抢救,李昌早已习以为常,在他的日程表上可以看到,全年天,除了完成日常的诊疗工作、常规介入手术以外,其余时间全是“待命”,做急诊手术累了,他就倒在手术室的长椅上和衣而眠。今年大年初一凌晨,一位年轻小伙在急诊室发生反复心跳骤停,接到通知后,李昌10分钟之内赶到现场,通过电复律恢复了患者的心跳,并在半小时之内开通了他闭塞的血管,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每天和心脏打交道,和时间赛跑就是我们心内科医生的日常。”李昌感叹,从决定学医的那天起,就知道这条路很辛苦,但每当看到一名患者,一个家庭重获新生时,成就感和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这时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李昌工作照(通讯员供图)
为患者减负
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心脏支架手术是治疗心脏疾病的常见治疗手段,在该手术中,医生会使用球囊导管将支架置入冠状动脉中,使病变的血管恢复通畅,以预防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对于该手术,李昌始终认为,患者“可以不做的支架一个也不做!”这份执着也为信任他的患者节省了许多医疗费用。他说:“用自己的本事为患者减轻身心痛苦,减少不必要的过度医疗,是一个好医生的价值所在。”
今年64岁的胡婆婆(化姓)是武汉某大学的一名退休大学教授,四年前她去深圳旅游,突发心绞痛,胸口像压了一块大石头般疼痛难忍,医院就诊,做了冠脉造影等检查后,医生建议她置入3个心脏支架进行治疗,考虑到手术费用高昂,胡婆婆暂时放弃了治疗。回到武汉后,她来到家附近的医院,找到心血管内科的李昌,李昌认真阅读了她的冠脉造影图像,详细分析了婆婆的病情,认为只需置入1个支架即可缓解症状,并诚恳地告诉她:“请相信我,1个支架就能为您解决问题!”。接受心脏支架手术后的4年里,胡婆婆一直感觉良好,胸痛再无复发,还把弟弟从外地带来找李昌看病,她说:“李主任,我只相信你!”。
很多时候,面对做不做心脏支架的选择,患者及家属都会举棋不定。心脏支架到底该不该做?对此,李昌表示,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及时置入支架、撑开被封堵的血管,能尽快挽救心肌、抢救生命。但对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脏支架手术只能缓解症状,并不能完全预防心肌梗死,因此,不是所有人群都有必要做心脏支架。同时,治病救人,要始终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用最合理的成本让每一位患者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这也是李昌一贯的态度。
李昌查房中
心血管内科病区中的锦旗墙
以患者为中心
暖心服务都落在实处
记者留意到,不管是在门诊还是查房,李昌几乎对每个患者都会细心询问饮食起居及心理情况,给他们开出了生活处方和心理处方,如建议患者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健康饮食、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同时引导患者积极改善焦虑、抑郁等情绪。“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大多伴随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我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