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61年陈赓逝世后,周总理特意写下三张纸条
TUhjnbcbe - 2025/4/2 22:30:00

前言

周恩来

提起陈赓,周恩来总是悲痛不已,惋惜他不到60岁就因病逝世······

相识黄埔,长征之路见人心

说起陈赓和周恩来的交情,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埔时期。

某天,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同往常一样在学生宿舍巡视之时,看到很多学生围到一起,哈哈大笑。

这令周恩来好奇不已,马上穿过人群,才发现是活泼的陈赓在给大家表演小品。

陈赓给大家演的是一出“矮子吃长面”,表情很到位,把大家逗得狂笑不已,甚至于周恩来都很少见地露出了笑容。

突然,人群中有人发现周恩来的身边,一个个瞬间变得严肃起来,转军帽,正军装,一气呵成·····

陈赓

混乱之中,有人赶紧列队,立正敬礼,而陈赓反而并未受到影响。

周恩来见状,只是笑笑,并没有责怪大家,而是走到陈赓身边,和陈赓谈起了戏剧。

早在南开大学时期,周恩来就非常喜欢戏剧,还演过不少。

周恩来非常欣赏陈赓的才华,随后便支持陈赓在黄埔军校成立了剧社,通过戏剧来宣传革命思想。

因为没有女演员,陈赓便男扮女装,靠着出众的演技,很快就在黄埔里面出了名。

周恩来

白色恐怖时期,陈赓成为周恩来在上海中共特科的得力助手,直接受周恩来领导。在此期间,他们配合默契,一起奋战在地下战线,多次立下功劳。

长征路上,红军到达毛儿盖修整。由于长途劳顿再加上高强度工作,周恩来忽然开始发烧,一连几天昏迷不醒,经医生检查后,发现周恩来身患肝脓肿和阿米巴痢疾,病情十分危急。

对于这种病,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把脓血排出来。可是红军长征时期,医疗卫生条件是非常差的,连最基本的消毒都无法保证,更别说开刀做手术了。

周恩来与邓颖超

看着周恩来病重,毛主席、叶剑英、邓颖超等人很着急。当时,红军中最好的医生傅连暲跟随朱德的部队南下了,并不在身边,新的医生还在路上。

陈赓医院的经历,懂些医理,便主动站出来为周恩来先行治疗。陈赓采取的方法是马上降温,用冷毛巾敷在周恩来的肝部和额头。

很快,医生来了,他也提出要冰块给周恩来做冷敷。可是去哪找冰块呢?

这时,陈赓亲自带队,安排战士们分批、轮流到去雪山上取冰雪。

几天后,周恩来的体温降了下来,病情有些好转,精神也好了起来。毛主席等人来看时,周恩来也能坐起来说一会话了。

周恩来的病才刚好,还不能走动,就开始在处理文件和书报了。很不凑巧,周恩来的病还没有完全好,红军就要开始过草地了。

这时的周恩来还不能行走,毛主席等人很着急,便嘱托人想办法,就算抬也要把周恩来抬出草地。

当时,彭德怀亲自吩咐,组建担架队,轮流把周恩来抬出草地。这时陈赓又勇敢站出来了,他主动要求,要当这次担架队的队长。

陈赓

虽然陈赓之前曾有飞毛腿之称,只是现在他的两条腿都负过伤,留下了病根,走路都不太利索。

身体稍微好转之后的周恩来,自然不忍心大家这么辛苦的抬着他,多次提出要自己走,或者骑马,不过都被陈赓拒绝了。

陈赓严肃地对周恩来说:“你现在是病号,我是队长,你要服从我的指挥。”

就这样,陈赓和担架队的战士们经过几个昼夜,期间不曾停歇,才将周恩来抬出了草地。这一件事情,周恩来铭记终生。

张国焘企图分裂党中央时,曾拉拢陈赓想为自己所用,陈赓却不为所动,痛斥张国焘的小人行径。

张国焘因而大怒,想要除掉陈赓。危急时刻,周恩来马上通知陈赓,才救了陈赓一命。

此后,陈赓和周恩来的革命情谊也上升为生死之交。

抗日战争时期,陈赓担任师旅旅长,在战场上屡建奇功。随后,陈赓又参与到解放战争之中。

陈赓

建国初期,陈赓还去越南,指挥越南抗击法国侵略者,他曾前往朝鲜战场,指挥抗美援朝战争。

此后的时光中,陈赓都间接或直接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工作,有着几十年的深厚情谊······

身患重病,不忘工作

陈赓与周恩来深厚的情谊,不仅体现在革命时期的风雨中,更体现在和平时期的相互关心及信任。

年12月的一天,工作繁忙的陈赓回家吃过晚饭后,便和妻子傅涯提出要去中南海看戏。

或许这次的剧情不是陈赓喜欢的,或许是身体太过疲劳,爱看戏的陈赓并没有和往常看戏一样,提出很多想法,更别说为剧情着迷了。

看完戏后,陈赓和妻子傅涯就回家休息了。第二天一早,陈赓和平时一样,吃完早饭,穿好军装,准备去上班。

此时妻子傅涯已经上班去了,家里的孩子们也都走了,该去上班的上班,上学的就去上学。

不久,突然有客人来拜访,陈赓便和客人聊了一会,不料客人刚走,陈赓突然觉得身体有些不舒服。

他突然感到胸闷,整个胸部都在膨胀,越来越疼,越来越痛······

陈赓和妻子傅涯

很快,他便喘不过气来,一下子倒在沙发上,他疼得满脸都是汗,汗水流进了陈赓的眼角,又像泪水一样滴了下来。

这时,陈赓年幼的儿子在地板上玩耍,突然看到自己的爸爸倒下了,便爬到了爸爸身边。

年幼的孩子看着眼前不理睬自己,还流着泪水的爸爸,吓坏了。

他马上跑到院子里,大声哭喊:“爸爸哭了!”陈赓身边的工作人员闻讯赶来,医院打了急救电话,并和大家说:“不能搬动!就地抢救!”

很快,医院的医疗专家们赶来了。此时的陈赓已经陷入了昏迷,手脚冰凉,脉搏跳动也越来越弱,诊断为心肌梗塞。

医疗专家们从上午抢救到晚上,直到深夜,陈赓才苏醒过来。醒来的第一句话便是:“不能让步。”

站在陈赓病床前的陈锡联看着还有些激动的陈赓,便开玩笑地说:“你可算醒过来了,你这老命都不保了,你还要管着那么多事嘛?”

这就是陈赓,他是对工作极端负责的人,他能为工作付出所有精力,以至于引起心肌梗塞。

陈赓

陈赓恢复过来后,看了看守在他身边的亲人们,笑道:“你们可不要这个表情,好像我死了·······”

陈赓生病的当天,很多中央领导人都赶来看他,包括彭德怀、聂荣臻、粟裕等人。

周恩来在得知陈赓得了心脏病后,很担心,还特意安排了有关部门要增加他营养的供应。

周恩来

一向身体强壮,沉迷于工作的陈赓病倒了,他不得不听从医疗专家的安排,住院三个月。由于陈赓病情严重,医生专门提出,不准工作,必须完全休息。

但是陈赓并不是一个能闲得住的人,对他来说,住院就好像把他关在笼子里一样难受。

陈赓很着急,多年的革命岁月,已经让他养成了长时间工作的习惯。医院,他不能工作,不能看文件,让他憋闷。

好不容易住满3个月后,医生准许陈赓回家养病,但依然不能工作,还专门派了有关护士对他进行全天的照顾。

陈赓住院期间,周恩来很关心他的身体健康,特地让夫人邓颖超给陈赓写了一封信,安慰病中的陈赓,并送上了鲜花。

陈赓也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他生性好动,从来没有闲下来的时候。病中的修养,让陈赓觉得煎熬与痛苦,感觉度日如年。

医生看陈赓着急,就劝他静养。因为情绪波动,容易引发心肌梗塞。

陈赓的好多老朋友来看他时,提出过陈赓可以在养病之时,通过读书和写字来调节情绪,磨炼性格,修身养性。

为了争取早日康复,为了能尽早工作,陈赓接受了老战友们的建议。在出院回家后,就坚持每天读书练字。

陈赓的文学根底比较深厚,读书也比较多,和鲁迅也曾经有过交往。他也喜欢读《资治通鉴》和《旧唐书》。

陈赓文笔流畅,幼年在私塾中也练过毛笔字。他最喜欢的便是王羲之的帖子。

在家里,一个清闲的午后,陈赓在临摹王羲之的帖子,心血来潮之时,他写下了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在经过医生的治疗以及静养锻炼后,陈赓的心脏病算是稳定了。经过中央批准,陈赓可以每天坚持上半天班。

陈赓知道后,开心说道:“只要能上班,我一定遵医嘱。”

只是陈赓一旦工作,便如鱼得水,完全沉浸和享受其中,医生的医嘱他也早就忘到了九霄云外。

陈赓一家人

陈赓对工作有着满腔的热情,丝毫没有顾忌到自己的身体。年3月,陈赓仅参加国防科研方面的会议就有5次之多,而且他还乘坐火车去往上海。其中还有很多问题,比如:派往苏联留学生、有关苏联援助等,都需要陈赓来拍板决定。

这么大的工作量,对正常人来说都难以承受,何况是陈赓这位心脏病患者呢?只是陈赓本人并不在意。

陈赓和家人在一起

年6月,由于高强度忘我工作,陈赓的心脏承受不住了,第二次心肌梗塞发作。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陈赓的病情才有所好转。

即便这样,陈赓并不相信自己的病很严重,陈赓还是非常关心中国国防尖端事业的发展。

考虑到陈赓的身体,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做出了让陈赓退居二线的决定,并要求有医生开的健康证明,才能继续工作。

这让想要继续大干一场的陈赓非常不理解,也很委屈,连妻子傅涯都劝陈赓听从中央的安排。

年国庆前夕,陈赓特意去和周恩来诉说自己心中的苦闷,让周恩来评理。

对于陈赓的病情,周恩来自然一直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61年陈赓逝世后,周总理特意写下三张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