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原本应该是喜庆欢愉的时刻,却接连传来有人猝死的消息,多数离世者更是只有20多岁。让人扼腕叹息的同时,更不禁要问,猝死为何盯上了年轻人?
生死真的只是一瞬间?
世卫组织定义,平时身体健康或看上去很健康的人,在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突然死亡,称为猝死。这个“短时间”世卫组织界定为6小时,但也有专家学者认为,首发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的死亡是猝死。猝死预兆少、发病突然、病程极快,甚至连抢救的机会也是稍纵即逝,生死真的只在一瞬之间。
猝死为何盯上了年轻人?
通常来说,年轻人的身体更加健康,却为何被猝死盯上了?猝死真的毫无征兆吗?年轻人又该如何远离猝死呢?
市民回答:
听说过,最近不是很多新闻吗?
听说过,上课的时候,因为我们是做心脏这块的内容的。
老阿姨猝死,那不就是心脏吗,心血管堵了呗?
记者:您觉得是哪些原因导致猝死?
市民回答:
就是像我们这种年龄的互联网公司的,可能压力比较大。工作上家庭关系上,被理解程度等等,都会有影响,综合多方面的。
年轻人老熬夜,生活没规律,另外就是瞎吃,说实在压力挺大的。
有一些事就是,比如说有慢性病的基础,然后可能遭到一些诱因或者是不良的生活习惯,然后,就比如说压力过大或者是受到一些外界刺激的样子。
记者:您会担心自己发生这种问题?
市民回答:
谈不上担心,我觉得顺其自然。
少抽烟,少喝酒,我觉得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是最重要的。
工作高效一点,不要熬夜,然后吃饭规律一点,对自己好一点。
记者:您工作都规律吗?
市民:直击我灵魂的问题,我尽量规律一点吧。
哪些原因导致年轻人猝死现象高发?
您的生活规律吗?面对记者的灵魂发问,您会如何回答呢?
据专家介绍,猝死主要分为心源性、肺源性、脑源性等几大类,其中心源性猝死,也就是与心脏疾病相关的猝死,占比高达80%。
专家表示,当下有一半以上的猝死者为中青年人,当患有一定的心脏基础疾病,再加上过度饱食、过度劳累、长期熬夜,或长期不吃东西,血钾偏低导致电解质紊乱,以及大喜大悲等心理应激状态,都有可能诱发猝死。
遇如何抓住“黄金五分钟”成功施救猝死者?
面对猝死,我们常说“黄金五分钟”,也就是在猝死现象发生的五分钟之内进行急救,成功挽回生命的可能性达30%;一旦超过这个时间,病人存活的可能性就基本为0了。
面对猝死病人,医院中会使用专业的心脏除颤仪进行施救,方法是将仪器的两个电极分别放在猝死者胸骨右侧以及乳头侧下方位置,确保两个电极之间产生的电流能够通过病人心脏,以强大的电流刺激,帮助病人心脏恢复正常跳动。
但数据显示,我国超9成的心脏医院以外。在没有专业抢救设备的情况下,能够掌握心肺复苏技术以及会使用AED,也就是自动体外除颤仪就非常重要了。特别是AED,究竟该如何正确使用呢?
如何施救?AED+心肺复苏+人工呼吸
1.打开它的密封条,拿出机器。
2.打开以后注意看这是一个除颤的电极,这里是机器的开关,按下开关机器会进行立刻进行自检。
3.自检完成,它就会提示你进行如下的操作:检查病人、呼叫、报警。
4.然后取出电极片粘贴到病人的胸前,人们都离开让机器自动地进行心电图的分析,如果需要除颤,它会命令你按压除颤键除颤以后它会命令你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专家特别提醒,在准备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的过程中,心肺复苏不能间断。
记者:一般这个人,如果猝死倒地的话,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姿势,那么整个抢救的流程是怎样的?
中国科协“源新闻”专家库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翁浩宇:一般抢救的话,就需要把他这么仰面朝天的,要完全平躺就行,然后,头最好就是稍微往后仰一仰。
做心肺复苏,首先要找准按压的位置。男性按压两个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的位置。女性按压乳房下缘与胸骨交叉,再向上移动两指的位置。每秒按压不超过两次,按压30次后做2次人工呼吸。
中国科协“源新闻”专家库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翁浩宇:左手右手贴着,都可以,看您自己的习惯,我们基本上是用手掌的这一块去按压,那么我们需要另外的一只手,去把其它的手指稍微掰起来一点,就避免整个手掌压着他了,因为一个手掌压着,他很有可能就压着他肋骨了,他有可能肋骨会折。我们需要保证手是就是垂直的,我们用腰的力量,就是这样,基本上这样大概就是压下去5~6cm。错误的就是,一直按着不让它充分回弹。
专家提醒,做人工呼吸前,需要快速将患者头部后仰,基本做到鼻子与地面垂直。头部侧倾,抠出口中异物。吹气时看到胸部起伏才算成功。
中国科协“源新闻”专家库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翁浩宇:如果说你确实对这套的操作不是特别了解,那么您可以先就只心肺按压,因为这个是最最有效的,人工呼吸,您可以到时候找其他人来帮忙再做,但你千万不能因为给他做人工呼吸,而耽误了时间,长时间不去按压。
如果有自动体外除颤仪,做5组心肺复苏,也就是总计次心肺按压和10次人工呼吸后,可尝试一次心脏除颤。
中国科协“源新闻”专家库成员首都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张海波:可以多做,你比如说一两次除不过来,可以继续做。一般来说打个三五次,打了十几次,这是最常见的这个方法,如说三五次或十几次都不行,那赶紧心肺复苏继续。没有限制,你做几十次都没什么大问题,反正救吧,不救,%是没有希望,救,可能还有少数的希望。
猝死:突然而至还是“蓄谋已久”?
猝死,究竟是死神毫无征兆、突然降临,还是透支健康、日积月累的结果?远离猝死,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中国科协“源新闻”专家库成员首都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张海波:年轻人的尤其是猝死的现象比以前要多很多,这种比例的提高,跟这个工作压力啊,生活方式这个,亚健康状态比较高,而且没有坚持定期体检是有相关性。
专家提醒,年轻人不能因年富力强,体格健壮,就忽视一些潜在的疾病。尤其是心脏,其健康程度并不与外在机体的强健度完全吻合。
中国科协“源新闻”专家库成员首都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张海波:持续一段时间,最明显的,比如说上楼上了3楼4楼,跟以前比体力差,或者是走路稍微快一点,比如说追公交车,你稍微跑几步,就感觉胸闷气短上不来气儿,实际上就要小心。
冠心病,轻了可以导致心绞痛,严重的话是心肌梗死,应该说是猝死很常见的一个原因。胸口就是有疼痛的感觉,甚至说不是在胸口,在肩膀,在这牙齿附近。每次或者是经常发生就要警惕要小心。
中国科协“源新闻”专家库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翁浩宇:突然眼前一黑,或者是意识突然丧失了,就倒下去几秒钟什么的,这肯定是一些高危的信号。尤其是直系亲属有这种猝死的发生,那你一定要引起重视,医院去检查。
专家强调,定期体检十分重要,它能帮助医生提前甄别猝死苗头,早发现早治疗。
中国科协“源新闻”专家库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翁浩宇:预防猝死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一个过程,广大的打工人,如果真的特别难受,那么任何东西都没有您的生命重要。
身体很棒经常运动为何也会猝死?
再来补充一个知识,医学上还有一种猝死叫“运动性猝死”,指的是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经常发生在身体看上去非常健康且经常运动的人身上。
不过要澄清的是,运动并不是造成猝死的主因,隐藏的心脏疾病才是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幕后黑手”。中国田径协会年的一份数据显示,此前3年,在我国国内举办的马拉松赛事中,有超过16人猝死。
规律生活心情好远离猝死拥有健康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特别是年轻的朋友,远离猝死,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不熬夜、健康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愉快的心情。牢记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总台央视记者张立雷郝亮)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