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母乳脂中的甘油三酯基于超临界流体色谱
TUhjnbcbe - 2020/12/9 14:00:00

母乳脂甘油三酯上连接的脂肪酸种类、组合方式以及在甘油骨架上的位置分布密切关系到婴幼儿对其的吸收和代谢,但是母乳脂肪中的甘油三酯组成比普通植物油、动物油更为复杂,且存在大量的同分异构体和位置异构体,一直以来都较难精准分析。本文通过建立超临界流体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全面分析母乳脂中的甘油三酯种类与含量。

超临界流体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超临界流体色谱同时融合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技术的优势。该技术以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或配合少量共溶剂为流动相,比液相色谱中所使用的液体流动相流体粘度小、扩散率更高、更有利于传质;与气相色谱相比,能实现在更低的温度下进行分离。此外,在传统超临界方法的基础上,应用了亚-2μm颗粒色谱柱,提高了系统的耐压性。这些特性使得复杂混合物、特别是非极性或极性较小的组分能够在较短的分析时间内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

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作为检测器,在分析时无需标品,利用质谱信息中的特征碎片离子即可进行分子结构分析,是目前分析甘油三酯最有效的手段。常用的质谱模式有MSE(属于全信息质谱DIA)和DDA(数据依赖型质谱)。MSE模式下,低碰撞能量和高碰撞能量交替进行,分别记录母离子及碎片信息,其缺点是当有共流出物存在时,碎片离子不能与母离子准确配对。DDA模式下,能够选择特定的母离子进行敲击得到该种母离子对应的碎片离子,但是不足之处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只对扫描到的母离子进行一次轰击,因此容易导致这种方式得到的信息不全面。

母乳脂甘油三酯测定方法的建立

本文结合这两种质谱模式的特点,并进行优化。通过选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流动相,显著改善了甘油三酯的色谱分离情况(图1)。

图1母乳脂甘油三酯的总离子流图(A)及其色谱峰序号(B、C、D)

通过优化质谱的扫描模式(SURVEY模式),即在DDA的基础上设置多个通道,减少单次扫描时间并增加单次扫描的次数,实现全时间段扫描和选择特定母离子轰击的共同目标,将其中的共流出物和同分异构(非位置异构)体充分分离,用于定性和定量(图2)。图2保留时间为10.min的色谱峰在MSE(A)、DDA(B)和SUEVEY(C、D、E)模式下的二级质谱图在我国母乳样本中,共测定得到95种甘油三酯化合物,O-P-L含量最高,其次是O-P-O和O-L-L(P,棕榈酸;O,油酸;L,亚油酸)。该法可作为测定各种样本中复杂甘油三酯的参考。

重要意义

全面分析母乳脂肪中甘油三酯的组成对进一步了解母乳脂肪的消化吸收、营养功效以及指导生产母乳替代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目前分离效果最好的超临界流体色谱,同时改进质谱扫描模式,实现了对母乳脂肪甘油三酯,尤其是共流出物和同分异构(非位置异构)体的分析。这种方法快速、高效、环保,可以应用于各类复杂甘油三酯混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本文也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食品加工及粮油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YFD)、合生元营养与护理研究院母婴营养与护理研究基金项目(BINCMCF3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稿件来源:食用油营养与安全科技创新团队

编辑:王章铁硕士研究生

撰稿:张星河博士研究生

校稿:金俊博士

留言、投稿、授权等事宜请联系邮箱:jndxyzyd

.
1
查看完整版本: 母乳脂中的甘油三酯基于超临界流体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