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因病情危重,治疗和干预措施多,经常需要评估患者治疗效果,或者监测一些重要参数的变化,所以经常需要抽取患者的血样进行化验评估。
ICU中经常需要检查的项目有以下几项
(1)白细胞数:它具有吞噬异物并产生抗体的作用、机体损伤的治愈能力、抵御病原体入侵的能力、对疾病的免疫抵抗力等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指标降低代表贫血
(3)血小板计数:指标降低凝血功能问题;指标升高说明高凝状态
(4)中性粒细胞:升高是细菌感染
(5)淋巴细胞:升高是病*感染
(6)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是寄生虫或过敏
(1)肾功能:
一、尿素增高:①肾脏疾病慢性肾炎、严重的肾盂肾炎等。肾功能轻度受损时,尿素检测值可无变化。当此值高于正常时,说明有效肾单位的超过50%已受损害。因此,尿素测定不能作为肾病早期肾功能的测定指标,但对肾衰竭,尤其是氮质血症的诊断有特殊的价值。②泌尿系统疾病泌尿道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疾病使尿路梗阻等引起尿量显著减少或尿闭时,也可造成血清尿素增高。③其他高蛋白饮食、脱水、蛋白质分解代谢增高、腹水、水肿、胆道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妊娠后期妇女、磷、砷等化学中*等,心输出量减少或继发于失血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肾脏灌注下降均会引起BUN升高。
尿素降低:见于中*性肝炎、急性肝萎缩、类脂质肾病等。
二、肌酐增高:血肌酐增高主要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早期或轻度肾功能损害时,由于肾的储备力和代偿力很强,血肌酐浓度可以表现为正常,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30%~50%时,血肌酐数值才明显上升。在正常肾血流条件下,血肌酐~μmol/L时,提示有中度至严重肾损害。血肌酐和尿素如同时增高,提示肾功能损害很严重。
肌酐降低:见于进行性肌肉萎缩、白血病、贫血、肝功能障碍及妊娠。
三、尿酸增高:痛风、肾脏病变、恶性肿瘤
(2)心肌酶谱:异常表示心肌损害
(3)肝功能: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
总胆红素(TBil)、直间接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血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碱性磷酸酶(ALP):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
(1)PT:延长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缩短见于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2)APTT:延长:因子Ⅷ、Ⅸ、和Ⅺ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乙。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纤溶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或Ⅸ抗体、SLE等。缩短: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3)FIB:纤维蛋白原增加:感染:*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无菌炎症:肾病综合症、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等。其它: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见轻度增高。
(4)TT: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凝血酶时间缩短:见于血标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
CRP: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死、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PCT水平的升高出现在严重休克、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征(MODS),即使没有细菌感染或细菌性病灶。PCT反映了全身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影响PCT水平的因素包括被感染器官的大小和类型、细菌的种类、炎症的程度和免疫反应的状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