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冠心病不只是器官问题,而且是全身病
TUhjnbcbe - 2021/8/25 23:43:00

有些病(如冠心病)看起来是身体局部出问题了,但实际上是全身问题的局部表现,治疗这些病时不应该只针对局部用力。

冠心病是最常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大多数人对冠心病的理解是:冠状动脉血管变窄,甚至堵塞,从而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但是有些冠心病病人的其他部位的血管也容易出现问题,比如脑血管、肠道供血的动脉血管。

冠心病不仅仅是局部血管问题。

解决一个点不等于解决整体问题

19世纪的法国医生卡萨尼斯说过一句话:人与血管同寿。意思是,血管决定了我们的健康质量和寿命,这句话一点也不为过。血管被称为“生命的粮道”。如果把全身的血管从动脉到静脉连接起来,总长度能达到17.6万千米,可以绕地球赤道4.5圈。血管承受着血流的冲击,血管内皮会受损;血液里的脂质会沉积,时间久了还会形成斑块。因此,血管会越来越狭窄,血流会越来越不畅。

冠心病就是给心供血的动脉血管一一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血管狭窄程度超过一定范围而造成的心脏病。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吸烟、饮酒)和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因素都对冠状动脉造成压力、它们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以前,治疗冠心病只有吃药这一种办法。后来,医生想到,既然冠心病是因为血管里有地方变窄了,那扩张这个最窄的地方,不就可以了吗?

对于患有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来说,和单纯吃药比起来,吃药加上放置支架的治疗方式并不能降低病人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和死亡率。这是因为,引起冠心病的主要问题是年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如果这些因素持续存在,放置支架虽然解决了一个部位的血管狭窄问题,但是预防不了其他部位的血管继续变窄。全身动脉血管里流的血都是一样的,引起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也是一样的,一旦一个部位出现问题,其他部位的血管又能好到哪儿去呢?冠心病在很多时候不只是局部问题。

人体的血管就像城市的交通。为了让您更好地理解冠心病,我们可以用交通进行类比。以北京为例,20世纪90年代,北京交通最拥堵的地方在西直门。首先,西直门是西二环和北二环的交会点,是从城区通往北京西北部的必经之处,车流量很大。其次,老西直门桥是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不能负载这么大的车流量,所以西直门就成了西北二环最拥堵的节点。

那么是不是打通这个点就好了呢?

20世纪90年代,交通部门用了4年时间设计规划,花了2亿多元重新建造西直门立交桥。年新立交桥完工,缓解交通拥堵的效果立竿见影。但是两年后,西直门立交桥再次成为交通最拥堵的节点。到了上下班高峰期,西直门立交桥又成了“停车场”

所以解决一个点的拥堵问题,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整体问题。上下班高峰期,整个交通都不通畅,而一座桥的拥堵只是其中的一个爆发点而已。单纯拓宽一座桥、一个路口没用,因为流量大这个根本问题仍然存在,其他的路、其他的桥还会继续拥堵。冠心病病人血管阻塞的问题同理。

所以患冠心病的病人,也容易得其他由动脉缺血引起的病:如果血管的斑块出现在肾动脉,就会导致肾动脉狭窄;如果脑血管病变了,就容易出现脑血栓、脑出血等病状。

冠心病的治疗

既然冠心病仅是全身血管疾病的一个矛盾爆发点,那最终的解决办法还得靠全身治疗。

冠心病的全身治疗归纳起来就是,改变生活方式和用药,二者缺一不可。改变生活方式是所有治疗手段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戒烟和运动。很多得过心绞痛的病人,在做了支架植入手术,或者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以后不敢运动,担心运动会加重冠心病。但其实只要经过医生评估,病人在病情稳定、症状明显得到控制的时候,一定要逐步增加运动量。

如果可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再加上药物治疗,多数病人的病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这就相当于全身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也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方法。客观地说,这种治疗方法好比疏通交通拥堵的西直门桥时进行的拓宽改造,虽然解决不了全局问题、长期问题,但是可以解决最集中、最危急的问题。危急的时候,做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可以救命。

比如,对于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来说,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救命的最优选择。因为支架可以扩张堵塞的血管,“杀出一条血路”让心肌恢复血液供应。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一一心绞痛没有规律的病人,服用药物已经无法控制病情,病情发展下去很容易发展成心肌梗死。这个时候做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吃药也控制不住心绞痛症状的病人,介入手术对于改善症状非常有效。

但是,无论做不做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我们都要切记: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只是单点突破,它的基础必须是全身治疗,也就是改变生活方式加用药治疗。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冠心病不只是器官问题,而且是全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