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已占我国疾病死亡率第1位,
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高达3.3亿。
在每5个成年人中,
就有1人罹患心血管疾病。
每13个心血管疾病患者中,
就有1人是心肌梗死。
为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普及急性心梗规范化救治流程,
我国确定每年11月20日为“心梗救治日”,
号召大家,
牢记“两个”!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近年来呈高发病率、年轻化等特点,其致死率位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首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11月19日,我院心血管中心联合影像科在门诊一楼大厅开展了心梗救治日义诊宣传活动,呼吁人民群众重视心血管健康管理,加强“两个”意识,一是出现胸痛症状及时拨打,二是心梗救治争取*金分钟。
义诊医护人员热心向市民普及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知识,指导如何实施心肺复苏、如何呼救,并为市民测血压、血糖,提高市民对心肌梗死及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升市民群众防范心肌梗死及相关并发症的能力。
今年4月份我院心血管中心挂牌成立以来,在吴铿教授、莫海亮主任医师及其团队的带领下,心血管中心迅速发展壮大,诊疗技术不断实现新突破,是东莞为数不多的能开展医院之一,更是在今年9月份获国家卫健委评定的冠脉介入培训基地资质,确认了我院在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领域具备较为领先的优势。
认识心梗,从临床表现开始
50%-81.2%的患者在发病前有先兆表现,以新发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似)是最先出现的症状,但诱因多并不明显。疼痛剧烈时以及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全身症状。75%-95%的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和休克,甚至心力衰竭。
急性心梗发作前有什么先兆?
(一)胸部不适
1.劳力性心绞痛上楼、快步行走、从事体力劳动等劳累的情况下引发的心绞痛,称为劳力性心绞痛。新发劳力性心绞痛或劳力性心绞痛恶化往往是急性心梗的征兆。约半数以上的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如乏力、胸部不适等,最突出的表现为新发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程度较重、时间延长,或硝酸甘油效果变差。
2.自发性心绞痛安静状态或夜间睡眠时出现心绞痛,且疼痛持续时间长,程度较重,服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
3.胸痛伴恶心、呕吐、大汗或心动过缓
4.胸闷、憋气
尽管没有典型的胸痛表现,但患者出现胸部闷痛或闷压等不适,若同时出现憋气、乏力、口唇发紫等,应高度怀疑为肺栓塞。冠心病患者若突然出现心悸、气急、咳嗽、大汗淋漓、晕厥等症状时,应警惕急性心梗的可能。
(二)其他不适
1.上腹部不适、疼痛这种上腹部不适可能是沉重感,而不是尖锐的疼痛,可不伴胸痛,常伴有呕吐,而腹部无压痛点、无腹泻,应警惕急性心梗的发生。2.与劳累有关的其他部位疼痛
患者出现咽喉紧缩疼痛、牙痛、下颌痛、左肩臂痛、后背痛等情况,并且疼痛与劳累、激动等有关,也需要加以重视。3.血压或血糖突然不容易控制4.疲劳、难以形容的不适感
患者疲劳感明显,即使休息时仍感觉很累;有的患者描述为虚弱感,头晕,伴或不伴晕厥;有些感到焦虑或恐慌,出现此类情况时需要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