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成美医生科普课堂中国心梗救治日时间就是生
TUhjnbcbe - 2022/4/15 17:47:00
导语

今天(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据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约有万人,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

我国每年突发急性心梗患者约百万

急性心梗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常常危及生命。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占我国疾病死亡率首位,我国每年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约万人,每3名心梗患者中就有1人死亡,死亡率超过30%。

时间就是生命抢救牢记“两个”

我国确定每年的11月20日为“心梗救治日”,是要号召大家牢记“两个”。第一个是发生胸痛要拨打电话,第二个是急性心梗的*金抢救时间分钟。

今天的成美医生科普课堂,我们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专家,主任医师,郑茵教授,为大家讲解急性心梗以及相关抢救知识和操作技能。

什么是急性心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大多数患者在发病时表现为急性胸痛,大面积心肌梗死将诱发休克,抢救不及时就导致死亡。

急性心梗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急性心梗并非无从察觉五大先兆须留意!!!

大家对急性心梗发作的印象大多是患者突然脸色一变,捂胸倒地。然而现实中的急性心梗并不是这样的,很多患者甚至发生了心梗而且自行缓解却并不知道。

郑茵教授提示:急性心梗有5大先兆,了解这些症状能帮助很多患者避免急性心梗的发生和恶化。胸痛和大汗是急性心梗病人最典型的症状。急性心梗的胸痛症状一般超过15分钟甚至几小时以上。在急性心梗发作前的数小时,甚至数天前,就可能出现大约五种先兆症状,包括:

疼痛常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程度较重,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多不缓解。

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部分患者疼痛可位于上腹部,或放射至颈部、咽部、颌部、肩背部、左臂、左手指侧,以及其他部位。

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和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导致急性心梗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久坐、肥胖、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合并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共同导致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而且,这几年患者人群越来越年轻,过去我们看到的病人都是六七十岁、七八十岁,但是目前我们看到很多40~50岁之间的,甚至更年轻的30岁、20岁(人群)都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

急性心梗的救治手段是什么样的?

首先,一旦出现胸痛胸闷持续15分钟以上,服用硝酸甘油等不能缓解,应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立刻拨打求救;

立即停止活动,建议立即卧床休息或者就地平卧;

主动控制紧张情绪;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吸氧;

不要乱服药物:

自我感觉头晕,大汗淋漓等,一定不要盲目服药,有些心梗会出现低血压,如果有条件需要测量血压。

其次,急性心梗的治疗关键是尽早使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最大限度地挽救濒死的心肌,使梗死面积缩小,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病死率。

心肌梗死发生后的每一分钟心肌都在死亡,这时开通血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溶栓治疗,一种是介入治疗,如果心肌梗死发生超过了分钟,患者心肌坏死面积变大,再复发、患心衰的可能也大大增加,时间再长还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如果等待救治的过程中,发生了猝死,要尽快行心肺复苏。所以,在这里我也呼吁大家,人人要学习正确的心肺复苏术,这非常重要,可以为后续的抢救赢得宝贵的*金四分钟时间,因为,神经系统耐受缺氧时间极限大概只有4分钟,超过此段时间可能会导致不可逆损伤发生。

急性心梗是不是预防更重要?

郑茵教授强调:发生心梗在整个心血管病的时间链里已经是偏后的节点,相比治疗,预防更加重要。

早期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积极戒烟,积极做体育运动,把体重控制在一个理想的范围。调整精神状态,舒解精神压力,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就可以减少或不发生心肌梗塞。因此,预防更重要。

点击上方观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美医生科普课堂中国心梗救治日时间就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