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公众对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梗的规范化救治流程,中国医师协会携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确定每年的11月20日为“中国心梗救治日”。
寓意有两个:一是“有胸痛,我要拨打”;二是“心梗救治,争取*金分钟”。
什么是心梗?急性心肌梗死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心脏本身的供血血管)突然闭塞,导致心脏肌肉因缺血缺氧而发生任何范围大小的心肌坏死,多数患者在发病时表现为急性胸痛、胸闷,大面积心肌梗死将诱发休克,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死亡。
更通俗的理解,心梗,就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被血栓堵死了,导致了心肌缺血、坏死。所以典型的症状大多位于心脏所在的胸部。疼痛常从胸骨后或心前区开始,范围至少一个巴掌大小。
急性心梗发生的时候,通常会表现为心绞痛,但是这种心绞痛在绝大多数人身上,并不是表现为心前区明显的疼痛,很多人可能表现为胸部的压缩感、紧迫感。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胸痛,心梗发作前的数小时甚至数天前,还可能出现一些不典型的先兆症状。比如颈部、嗓子难受,上肢和左肩痛,持续后背痛,持续上腹痛,少数情况下还可表现为牙痛或下颌疼痛。
如果患者的症状高度怀疑是心梗时,应该怎么做?又有哪些误区可以避开呢?1、我再等一等,观察看看
误区:耽误了救治时间
如果急性心梗发生后能够得到及时救治,通过溶栓或者介入(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心脏支架)的方法使闭塞的血管再通,就会挽救大量甚至全部心肌,避免更多心肌发生坏死,把心梗对我们生命健康的威胁降到最低点。当患者尤其是老人出现高度疑似心梗的症状,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如果我们能尽快开通这个梗塞相关的血管的话,就会使患者大大获益。
2、医院
误区:在路上会有休克甚至死亡的风险
心梗发作后,心脏会产生缺血缺氧症状,随时都会有休克或猝死的危险。所以,这时的患者,要尽量停止一切身体活动,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切不可擅自行动,医院。正确做法,应该是及时通知家人并拨打等待抢救。
3、在家干着急
误区:科学采取措施,焦虑只会雪上加霜
若发生心梗了,大家互相着急、焦虑,对患者来说可能会增加他的耗氧量,也会让他的病情雪上加霜。科学施策,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云医院专家提醒: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专家建议,要坚持经常性身体锻炼,要合理饮食,要规律作息,戒烟戒酒,把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去掉。当发生急性心梗时,牢记两个“。
医院作医院,设立了包括心律失常中心、冠心病中心、肺血管、心外科、大血管外科等在内的多个亚专业学科,在胸痛中心的快速诊断与治疗方面独具优势,能做到高危胸痛治疗的全覆盖!医院可走胸痛绿色通道,争分夺秒才能为生命保驾护航。
文编/**综合办吴佳倚
?云医院健康宣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